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小数点”实践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日期:2022-08-12 来源: 阅读: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暑假期间,学院“小数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对接烟台海阳团市委,深入海阳市西古现村、大辛家庄方里村、南邵家村等地,传承红色文化、开展乡村助教、提升乡风文明等实践活动。

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红色文化

青山处处埋忠骨,革命精神代代传。海阳是胶东地区红色革命老区,实践团成员先后奔赴海阳市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许世友纪念馆、虎头湾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地开展参观学习并在西古现村进行红色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峥嵘岁月里烈士们的浴血奋战、军民鱼水情谊以及革命队伍发展壮大历程深深感染每一位成员,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实践团成员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提高了当地村民对本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发扬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美德,切实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

童心共绘美好 开展乡村助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特长优势,深入大辛家庄方里村开展乡村助教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具体实践。组织当地少先队员进行“我心目中的光”绘画活动和“奇妙动物园”黏土活动,为小朋友们讲解“我心目中的光”的含义,光不仅仅可见光,更是疫情防控下无数逆向而行的白衣使者、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临危不惧的人民群众身上闪耀的光芒。活动不仅加深了少先队员们对“心目中的光”的理解,更帮助他们开拓了视野、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挖掘了创造力。支教工作得到了海阳团市委的高度认可,并多次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普及安全知识提升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助力和保障。实践团成员在西古现村开展煤气安全教育宣讲,为当地村民介绍了各类燃气事故的危害,燃气器具的日常维护保养,热水器、灶具的正确选用,使用和停止燃气时的注意事项,燃气泄漏检查和燃气泄漏的应对措施等一系列燃气安全使用常识,引导村民依法安全用气,进一步提高村民安全用气意识和隐患处置能力,确保全村用气安全。接下来,实践团积极对接南邵家村村委会,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开展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同时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对易溺水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参与重点部位值班巡逻工作,在防溺水重点区域张贴警示标语,携手共筑起防溺水伤害的坚固屏障。最后,实践团来到南邵家村渔港进行参观交流。经过多年的治理,南邵家村渔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浒苔绿潮覆盖明显下降,渔港面貌焕然一新。成员们深刻的感受到以中国传统渔村为代表的落后乡村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振兴的光辉历程。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小数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深刻感受到了海阳市的红色文化,深入理解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更锤炼了青年大学生勇于拼搏奋斗的意志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实践团成员将心怀国之大者,继续勤奋学习,增长本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马亚杰 吴敬鑫)